原標題:展示絲路風情 探尋合作機遇——甘肅文化旅游(北京)推介會舉行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白永萍
9月16日,以“聆聽交響絲路·暢游如意甘肅”為主題的甘肅文化旅游(北京)推介會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行。
推介會現(xiàn)場,賓客云集,暖意融融。這邊,甘肅文旅部門負責人、文旅推介官、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及企業(yè)、媒體代表齊聚,帶來隴原大地沉淀千年的文明印記,以生動的形式展現(xiàn)壯美山河的磅礴畫卷與多彩民俗的鮮活氣息,讓絲路文化氣息撲面而來;那邊,北京文旅部門負責人、重點文旅企業(yè)、旅行社及媒體駐足流連,在特色展臺前品鑒甘肅風物,在深度洽談中探尋資源互補合作契機。通過推介交流,“如意甘肅”的獨特魅力被全方位感知,兩地文旅交融的新路徑、新可能在悄然醞釀。
千年文明“活”起來
“八千年前,大地灣先民燒制出彩陶雛形,在陶片上刻下中國文字雛形的神秘符號;在天水,伏羲氏一畫開天,肇啟文明,奠定了中華文明的根基……”推介會現(xiàn)場,甘肅文旅推介官以“華夏文明的發(fā)源地”為開篇,將嘉賓的思緒拉回到遙遠的過去。
大屏幕上,歷史畫卷徐徐展開。甘肅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武威雷臺漢墓“馬踏飛燕”的矯健姿態(tài)、敦煌莫高窟飛天的飄逸衣袂、平?jīng)鲠轻忌近S帝問道的傳說場景、慶陽周祖陵農(nóng)耕文明的印記清晰呈現(xiàn)。
“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是懸泉漢簡上記載的古代驛站路線,從長安到敦煌的80多個驛站中,70多個驛站就位于甘肅。”指著屏幕上的簡牘復刻影像,推介官娓娓道來,“這些驛站就像古代的‘服務區(qū)’,保障著絲路商旅、使者、僧侶往來,讓文明的血脈在這片土地上持續(xù)奔流。”
臺下,與會嘉賓一邊聆聽,一邊用手機記錄,不少人感慨:“以前只知道絲綢之路很有名,今天才明白甘肅是這么重要的一段,一定要去看看這些歷史遺跡。”
非遺文創(chuàng)也正以更加新潮的方式“圈粉”。非遺文創(chuàng)集市慶陽香包展臺前,1200余件刺繡、香包作品色彩艷麗、紋樣精美,牡丹、老虎頭等傳統(tǒng)紋樣栩栩如生。“這是慶陽平繡技法做的書簽,既留著老手藝的溫度,又能放進書里伴讀,貼合現(xiàn)代生活。”慶陽香包區(qū)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孟亭亭拿起一件繡著敦煌飛天的書簽,細細介紹。
臨夏州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帶來的潮玩手辦人氣爆棚。以臨夏牡丹為原型,將花瓣的柔美與潮流設計結合,粉白相間的“牡丹娃娃”眉眼靈動,透著傳統(tǒng)文化的新活力。“我們不想讓傳統(tǒng)文化困在‘老古董’的標簽里,就是要讓它變潮、變活,走進年輕人的生活。”臨夏州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節(jié)會宣傳科副科長楊摯說。
嘉峪關市文化和旅游局展臺上,色彩鮮活的冰箱貼、鑰匙扣擺得滿滿當當,有的印著嘉峪關關城全景,有的綴著絲路駝隊圖案,還有繡著“天下第一雄關”字樣的帆布包。“希望這些小物件能成為‘絲路名片’,讓更多人記住嘉峪關,想來看看這座絲路明珠。”工作人員王經(jīng)琛的話,道出了甘肅非遺文創(chuàng)“守正創(chuàng)新”的初心。
自然人文“融”起來
“這里有除海洋和島礁外幾乎所有的地形地貌,堪稱‘露天自然博物館’。”隨著甘肅文旅推介官的推介,大屏幕上切換出了張掖七彩丹霞的畫面,陽光灑在山巒間,紅、黃、橙、綠等色彩交織,宛如大地燃燒的火焰,引得臺下發(fā)出陣陣驚嘆。
“張掖七彩丹霞是全球罕見的地球奇觀,我們集團旗下的張掖平山湖大峽谷景區(qū)融合了峽谷探險、地質科考、民族風情、自駕越野等多種體驗,非常值得一游。”甘肅文旅推介官接過話茬,向現(xiàn)場嘉賓進一步展示了甘肅的自然與人文交融之美,“除了丹霞,我們還有渭河源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和蘭州石佛溝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同樣不容錯過。”
“2100年前,漢代將士在此筑烽燧;650年前,明代工匠依險建關,成就‘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市文旅推介官將“天下第一雄關”的故事講得引人入勝,又指著屏幕上的關城夜游畫面介紹,去年7月推出的《天下嘉峪關》燈光劇,用激光投影在古城墻上重現(xiàn)張騫出使、霍去病征戰(zhàn)河西的歷史場景,已成嘉峪關最熱打卡地之一,“誠邀北京游客也為這場夜游而來,感受‘朝賞京華秋色,暮觀雄關落日’的浪漫。”
張掖市文旅推介官帶來的“彩虹張掖”特色線路,讓現(xiàn)場嘉賓心動不已。“一日游串聯(lián)丹霞、草原、雪山,邂逅千年佛像;二日游深度體驗外星谷、冰溝丹霞的奇幻,再去張掖老街品嘗搓魚子、牛肉小飯;三日游漫步平山湖大峽谷,在祁連鹿場聽呦呦鹿鳴。”北京中韻國際旅行社負責人閻建慶表示,“我們的老年團喜歡慢旅行,這些線路既能賞風景,又能品美食,完全契合需求。”
在甘南的推介環(huán)節(jié),瑪曲草原的牛羊如云、扎尕那的云霧繚繞、阿萬倉濕地的候鳥群飛,讓現(xiàn)場觀眾仿佛置身甘南高原。“甘南是離內地最近的雪域高原,也是戶外天堂。”甘肅文旅推介官說,游客可以策馬草原、觸摸云朵,在純凈天地間感受心靈的寧靜。
此外,甘肅公航旅集團打造的張掖國際露營基地、永靖黃河三峽自駕游基地、永昌北海子沙棗林自駕游露營基地、康縣花橋房車露營地等四大露營地,形成了“多元住宿+復合配套”的輕度假網(wǎng)絡,讓“星空下入眠、晨曦中醒來”成為可能。
合作之路“寬”起來
“我今天是代表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嘉峪關君和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的。”在當天上午的簽約環(huán)節(jié),隨著10家文旅企業(yè)代表的落筆,一份份涵蓋客源互送、線路開發(fā)、研學合作的協(xié)議,將兩地文旅合作推向高潮,也為甘肅文旅資源走向華北市場搭建起了堅實橋梁。
“我們和甘肅合作多年,之前推出的‘絲路文化研學游’特別受北京家長歡迎。”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級經(jīng)理李偉說,此次簽約后,將結合莫高窟、長城等資源,設計更有深度的研學產(chǎn)品,“讓北京孩子走進甘肅,親手觸摸漢簡、臨摹壁畫,在歷史現(xiàn)場感受中華文明的厚重。”嘉峪關君和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勤學同樣充滿期待:“我們主打研學旅行,希望通過合作,讓長城文化、絲路精神影響更多青少年。”
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治綱在致辭中提到,今年1至8月,甘肅接待北京游客212.42萬人次,同比增長5.8%。北京是甘肅重要的客源地市場,希望依托北京的資源優(yōu)勢,推動甘肅文旅從“資源優(yōu)勢”向“產(chǎn)業(yè)優(yōu)勢”轉變。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石建忠對甘肅文旅發(fā)展成果贊不絕口。他表示,甘肅的文化體驗游、自然研學游已成為全國文旅市場的“現(xiàn)象級IP”。兩地文旅資源互補性強,期待通過合作實現(xiàn)客源互送、市場共拓、資源共享。
推介會進入尾聲,企業(yè)洽談依舊熱鬧非凡。甘肅文旅從業(yè)者與北京同行代表圍繞線路細節(jié)、服務標準深入交流;途易樂(北京)旅行社負責人孟樂則與張掖市文旅代表探討個性化定制服務,“我們的客戶注重深度體驗,希望能為他們設計專屬的丹霞徒步、非遺體驗行程,讓北京游客真正走進甘肅、讀懂甘肅。”






